国产网络剧的价值导向规范研究

文化评论字数 4202阅读7分24秒阅读模式
摘要

摘要:近年来,网络剧看似“井喷”的繁荣盛况之下掩盖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背离了传播伦理和社会的价值导向,甚至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具体表现为艺术创新意识匮乏,商业上植入广告泛滥以及网络剧为了吸

摘 要:近年来,网络剧看似“井喷”的繁荣盛况之下掩盖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背离了传播伦理和社会的价值导向,甚至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具体表现为艺术创新意识匮乏,商业上植入广告泛滥以及网络剧为了吸引受众关注,不惜触及道德底线,泛娱乐化倾向严重等问题。本文在对其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网络剧的价值导向及规范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看法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网络剧;价值;监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1-0039-02

一、引 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用户和移动端用户数量的激增,众多传统影视制作公司和大量资本纷纷涌入网剧市场,各大视频网站也进一步加大了网络剧的投拍力度,使网络剧一时间被推向了资本的风口浪尖。据《2016年中国网络剧市场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显示:“2015 年网络剧全年播放量达274.5亿,较2014年的123亿增长了1.1倍,总部数达379 部,同比增加85%,总集数达5008 集,同比增加了72%。”[1]数量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网络剧创作质量的提升,使其逐渐进入到了一个专业化制作、平台化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网络自制剧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其正面价值构建的过程中,仍存在大量的负面隐患。许多网剧品质低下,制片方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凭借低俗、暴力、恶搞、色情等内容博收视率。2012年,一部《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20年》因为尺度过大而被禁播;2016年开年,又有《太子妃升职记》《心理罪》《无心法师》《盗墓笔记》《暗黑者》《探灵档案》等6部网络剧因涉及血腥暴力、色情粗俗、封建迷信等原因被举报,随后被广电总局下令紧急停播,并做事后审查。

二、网络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剧看似“井喷”的繁荣盛况之下也掩盖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背离了传播伦理和社会的价值导向,甚至触犯了国家法律法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创新意识匮乏,套用、改编及同质化创作倾向严重

在中国当下的电视行业里,如《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等广为人知的节目都是买的国外的版权,而这种“套用”和“改编”的思维也极大的影响了国内的网络剧创作。早期的网络剧,多为网友或小型工作室制作,内容上较为单一,制作水平上也参差不齐。如果说这一时期的作品沉迷于将经典进行恶搞和“翻拍”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近几年各大视频网站斥巨资打造的网剧却仍未摆脱缺乏原创的问题。如搜狐自制热播剧《屌丝男士》的借鉴原型是德国喜剧小品《屌丝女士》,乐视网出品的《开心麻花剧场》则是参照了美国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的制作方式,日剧《世界奇妙物语》则被爱奇艺翻拍成了《不可思议的夏天》。虽然借鉴其它成型的模式,可以收获稳定的受众,降低投资风险,但也恰恰体现了国内视频网站在创新上的乏力。此外,当下网络剧创作题材相对局限,许多内容都着眼于现代都市背景下有关职场、爱情和友情的故事,或是集中在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盗墓、奇幻、穿越等题材上。从长远上看,这种同质化的创作倾向很难引起受众的持续追捧,久而久之,容易给受众带来审美疲劳。

(二)商业上过分依赖广告盈利收入,致使植入广告泛滥

受观众收视及消费习惯的影响,目前国内的视频网站还未真正形成大规模的靠自制剧收费观看来盈利的模式,因此广告植入式营销便被各大网站视为当下最可靠的盈利手段。这种方式本无可厚非,可一些网络剧在追求利益的同时,极大地牺牲了作品的艺术质量。许多网剧一味展示产品特写并冷不丁的在主人公台词里加入直白的广告语,致使观众瞬间出戏。这种强制性的植入手段虽然能够引起观众对商品的注意,但也会让观众从心里产生反感与抵触心理,严重打破了作品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平衡。

(三)为了吸引受众关注,不惜触及道德底线

“网络自制剧作为网络媒介视频信号最前沿的发展,它传达了网络文化精神,对文化生态的维护也是责无旁贷。网络自制剧的创作不仅是艺术生产和商业运行的过程,也具有传播文化的思想建设作用”[2]。近年来,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最大利益,某些网络剧开始有意打色情、暴力的擦边球,从而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并不断挑战大众的传统价值观。像网络剧《黑道风云》中肝肠横流的画面随处可见,充斥着暴力血腥;《太子妃升职记》则被认为是在以隐晦的方式讲述同性之间的情感故事,并且全剧多处存在的大尺度的裸露镜头,被观众认为有伤风化。还有部分网站对刑侦、灵异、暴力等题材的把关力度明显不足,很多内容不仅缺乏文化内涵及观赏价值,甚至脏话连篇,触及了伦理道德底线。

(四)网络剧市场环境过分膨胀,泛娱乐化倾向严重

为了迎合“网络亚文化”对青年一代的影响,网络剧自出现以来,大都呈现出强烈的娱乐化倾向,表现在题材上尤为热衷于恶搞和“翻拍”,甚至为了充分体现了创作者自我消费的娱乐精神,剧里的角色常常由网友自行扮演,并溶入现代互联网思维和对白的元素,对经典进行消解,以期达到一切皆为搞笑的目的。就当下来看,传统上严肃、有序、逻辑、理性的话语形式不断被网络剧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戏仿、拼贴、无厘头等年轻人所推崇的对抗经典的表达方式。然而任何事物都应存有一定的“度”,当下一些网剧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寻求利益空间的最大化,处处呈现戏耍、刺激、媚俗之态,在迎合商品化消费趣味特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恰恰体现了当下社会欲望张扬与价值迷失的现状,毕竟对娱乐环境的片面营造,会致使文化产品本身应具备的核心功能大大减弱。

继续阅读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7年12月12日
  • 本站文章均已注明出处,转载请务必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